公元1280年升为沙州路总管府,隶属甘肃行中书省。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改为沙州卫,后增设罕东左卫。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明朝关闭嘉峪关,从此瓜州、沙州旷无建置200年,敦煌日见衰落。

古代丝绸之路在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及西缘*延伸时,横贯阿拉善沙漠南部且穿越嘎顺戈壁。戈壁地区初是通过13世纪时马可·波罗的生动描述而为欧洲人所知的,除此之外,他们在实际上一直并不了解这一地区而且没有到这一地区旅行过。[1]
戈壁有文化趣味的地区是中国敦煌市附近的佛教系列洞窟寺庙群。这些寺庙建于4~10世纪,在沙漠干燥的空气中被很好地保存下来,其中壁画与文献的质量和数量一直**。对这一建筑群的科学研究,随匈牙利裔英国考古学家和地理学家斯坦因(Aurel Stein)在1907年发现千佛洞开始。
人口密度小--每平方千米1人--在内蒙古主要是蒙古人及。人口自1950年以来大为增加。居民的主要职业是游牧,不过,聚集的地区以农业为主。蒙古牧民的传统住宅是毡蒙古包及帐篷,而农民则住在粗砖建的土房中。
戈壁地区及其半荒漠地段主要是牧区,绵羊和山羊占牲畜总数的一半多。次重要的是大角家牛。马仅占牲畜总数的一小部分,与大角家牛集中在东南地区草木较为茂盛的半荒漠。相当数量的牲畜由双峰骆驼组成,至今还在一些地区用于运输。
自从1950年代以来,人口增加和对边地的过度使用,减少了植被并增加土壤的侵蚀,导致戈壁沙漠地区的全面扩展,牺牲了边缘半干旱草原。80年代,戈壁的工业化强化了环境污染。一个明显的例子为呼和浩特地区化肥生产造成的地下水磷酸盐污染,反过来又影响了当地的牲畜。
戈壁滩布着大量的戈壁石,许多牧民们在戈壁滩上捡石头然后卖给石商。卖石头给这里的牧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

敦煌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明显的特点是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年平均降水量39.9毫米,蒸发量2486毫米,全年日照时数为3246.7小时。这里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风,夏季酷暑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为9.4℃,月平均高气温为24.9℃(7月),月平均低气温为-9.3℃(1月),端高气温43.6℃,低气温-28.5℃,年平均降雨量39.9毫米,蒸发量249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42天。

科学家认为,200万年以来,特别是几十万年以来的中、晚、新世时期,中国西部地势不断上升,干燥气候区不断扩大。
这些地带表面沉积的砂岩、粉砂质泥岩以及砂砾岩等比较疏松的岩体在太阳和风的作用下,不断被风化剥蚀,变成大量碎屑物质。
这些大小混杂的碎屑物质从山上崩解下来,开始在山脚下堆积起来。在洪水的作用下,被冲到较远的山麓地带,形成大面积的洪积平原。
每当干燥季节,在大风的作用下洪积平原上的碎屑物质中的细砂和尘土被吹到天空中,其中尘土被吹到千里外的地区,形成了黄土高原;而那些细砂则被风携带到附近,形成沙漠。粒径比较大的砾石,则被留在原地了,就形成了如今的戈壁滩地貌了。
戈壁是粗砂、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按成因砾质戈壁可分为风化的、水成的和风成的三种。
其形成主要原因是因洪水冲积而成。
当发洪水,特别是山区发洪水时,由于出山洪水能量的逐渐减弱,在洪水冲击地区形成如下地貌特征:大块的岩石堆积在离山体近的山口处,岩石向山外依次变小;
随后出现的就是拳头大小到指头大小的岩石。由于长年累月日晒、雨淋和大风的剥蚀,棱角都逐渐磨圆,变成了我们所说的石头(学名叫砾石)。这样,戈壁滩也就形成了。
而那些加细小的砂和泥则被冲积、漂浮得远,形成了远处的大沙漠。
戈壁是荒漠的一个类型。即地势起伏平缓、地面覆盖大片砾石的荒漠。来自蒙古语。蒙古语称砾石质荒漠为戈壁。戈壁地面因细纱已被风刮走,剩下砾石铺盖,因而有砾质荒漠和石质荒漠的区别。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
http://qudunhuang.b2b168.com